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陆丰方言(福佬话)俗字初探(二)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陈俊儒

陆丰方言(福佬话)是一种与普通话关系较远的语言,其辞汇、语序、语法等都有自身的特点,很接近闽南语及吴方言。(一般认为是:福建南部,江苏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北部等地区。)至于发音就更不用说了。陆丰方言最感伤脑筋的就是有相当部分有音无字的词,我觉得赵元仕先生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对此并不斤斤计较于到韵书中去作本字的挖掘,而是只注上一卜现在本地同音的字就行。如,“囥”、读如“勸”、(意为“藏”)、“覅”(意思为“不要”)、“明”(意为“睡觉”)、“配”字等这些取读音相同的字就是了。我自知学识浅陋,对语言学、语音学知识领会不多,谈得疏谬错误的地方一定不少,诚意希望得到读者的匡正;抛砖引玉,将来有人能编写一本丰富完备的陆丰方言志,那就不只是我的愿望,也该是全县人民的愿望。

动词、陆丰方言“囥”(读如‘勸’、意为‘藏’),如:“将物件囥好”;“把你冬天的衣服囥起,留待下半年天气冷,好用来顶大北风”。

《集韵、宕韵》:“囥、藏也”。口浪切。

《苏州府志》:“藏物日囥”。

动词、陆丰方言用“覅”二个字合音作一个字念出来,如:我要橘子,覅苹果。也作“覅”。

《海上花列传》第二回:“耐覅动气,我搭耐说”。

《负曝闲谈》第十五回;“才是倪勿好,晤笃覅动气”。

《海上花列传例言》:“苏州土白、弹词中所载多系俗字,但通行已久,人所共知,故仍用之;盖演义小说不必沾沾于考据也。惟有有音而无字者,如说勿要二字,苏人每急呼之,并为一音,若仍作勿要二字,便不合当时神理,又无他字可以替代,故将勿要二字并写一格,阅者须知覅本无此字,乃合二字作一音读也。

“配”字释义,按照辞源。现代汉语辞典的注释,并无用“配”字来作为鱼菜用。陆丰方言,不论买菜,烧菜,吃菜统称为“配”,如买“配”、食“配”。浙江省南部苍南县金乡亦把买菜叫做“买配”、煮鱼菜叫做“煮配”。

困(睏)

动词,陆丰方言把汉语普通话中的睡觉叫“困(睏)”。

评弹《盂丽君。洞房刺奸》;“勿熄灯,夫人勿肯困”。

《海上花列传》第十九回:“昨夜一夜天咿勿曾困……直到天亮仔坎坎困着”。

《嘉定县志》:“困”俗言卧也。

动词、把肉类等用刀斜切、削成很薄的片儿。陆丰方言叫“㓟”,如把笋干㓟得薄薄的。

《集韵、支韵》:“㓟”刀取也、攀糜切”。

灶鸡

名词、陆丰方言:“灶鸡”产于厨房炉灶间的一种昆虫,头小、触角细长、背部隆起、后肢长大、善于跳跃。

《杂格咙咯集》:“灶鸡娘娘来烧火。蟑螂妹妹合鲜汤”。

重修《丹阳县志》:“灶马日灶鸡”。

一生世

陆丰方言把汉语普通话“一辈子”说成:“一生世”(也说作“一生世人”。)如说:我一生世人老实、忠厚。

《呐喊、头发的故事》: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痛苦一生世。

纸煤

名词。“纸煤”,用草纸条搓成的引火用的细卷纸筒儿。我们陆丰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期间,生火的工具有二种:一叫“火刀石”一叫“蕃仔火”(现称火柴)。采用“火刀石”的人,要用“纸煤”藏入小竹管内,当“火刀石”打出火星来的时候,利用“纸煤”灰来引接火星生火;这是广大工农群众一种普遍的、适合当时生活条件的土办法。后来市面有上海火柴出售,使用方便、快捷,但是,价钱很贵,不是一般贫苦大众所能买得起的,每遇一支火柴划着后,便要马上用“纸煤”来燃点,为煮饭做菜等引火之用。

《歇浦潮》第四回:“说罢点了根纸煤,大步奔下楼去”。

现在社会科学发达,国民经济普遍提高,“纸煤”这个名称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并已为广大群众所遗忘,随着年代而淹没。

轻省

形容词、轻易、不费力气。老人走路稳健,陆丰方言叫“轻省”。

《桃花女》楔子:“近因年老,做不的什么重大生活,只教他管铺,……收课钱,这轻省的事”。

香火

名词、指传宗接代。以“香火”奉祀祖先,陆丰方言曰:“香火”。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看顾

指照顾、照料,陆丰方言曰“看顾”。

《贬黄州》三折:“举目无亲,借得两间破屋住着,衣不盖身;食不充口,无一个人来看顾”。

《水浒传》三十六回:“兄弟,保早晚只在家侍奉,休要为我来江州来,弃撇父亲,无人看顾”。

名词、温州等地称筷子为“箸”,我们陆丰的福佬方言亦称筷子为“箸”,这个名词来源于吴地。

横直

形容词、义同“横坚”“反正”。陆丰方言叫“横直”。

《四明山革命歌谣选》:“横直阿拉自己人,一定勿会来看轻”。

《茅盾文集、故乡杂记》:“上海北头,横直烧光末,要打就在北头打”。

洗面

动词,汉语普通话的“洗脸”,陆丰方言则叫“洗面”。

独脚戏《普通话与方言》:“上海人叫‘揩面’,无锡叫‘洗面’”。

嘴唇皮

名词·陆丰方言将汉语“嘴唇”叫“嘴唇皮”。

《茅盾文集.霜叶红似二月花》:“(他)得意地咂着“嘴唇皮”。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