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秋植甘蔗记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凌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秋高气爽的时候,当人们走进浮洲大队,站在水利堤坝的高处,环顾四周,那上千亩连成一片的甘蔗林,似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轻风吹拂的时刻,此起彼伏,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绿色的蔗痕,真使人心旷神怡。

甘蔗,千百年来是“春种冬收”的,这是农业传统作业。但陆丰炎龙公社(现为河东镇)浮洲大队,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提倡“秋植甘蔗”(即:当年秋天种、次年冬天收),而且产量比原春植甘蔗高出四至五倍。因此,得到中央国务院的重视。

1971年春,“甘蔗之乡”的浮洲大队党支部书记林渡,出席全国棉油糖会议时,光荣地受到周总理接见。后来,国务院派华国锋同志于1971年7月4日亲临浮洲视察。接着,国务院号召江南各省凡有种植甘蔗的农业队,到浮洲参观,推广“秋植甘蔗”。

随后,便有本县本省和各省每年秋冬时节,组织农村干部,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前来陆丰浮洲大队参观取经,连续数年,一批又一批的参观取经的人数达数万之众。同时,浮洲大队还应邀派出一批又一批的“浮洲秋植甘蔗老农”,到雷州半岛地区的海康、徐闻等县的蔗区,指导种植“秋植甘蔗”的技术工作,帮助他们发展甘蔗生产。

在此期间,先先后后,有甘蔗科学家前来总结,有报纸、电台的记者前来采访,有电视台摄影记者前来拍纪录片,浮洲大队成了报上有名、广播有声、银幕有影的大队。一时间,陆丰名闻中国,这是陆丰的一个辉煌耀眼的时期。

说到“秋植甘蔗”,这里有个传奇的故事。

陆丰地处南方沿海,每年夏秋之间,常有台风自然灾害袭击。那是1964年秋天,有一次台风袭击陆丰,狂风暴雨,风雨交加,农作物损害很多。尤其是甘蔗这种高秆作物,损失更严重,有的被台风吹削去蔗叶,有的成片倒伏,有的连腰折断。往年,农民对被台风折断的既不能吃、又不能用的甘蔗,便一丢了之,堆在田边晒下当柴烧。

可是这年,浮洲大队有个生产队长柯永波,他在痛心之余,突发奇想,把台风吹折断的甘蔗,切成小段,埋种在地里。苍天不负有心人,不久便发芽、生长,到了冬天,已长成一人高,令人欣喜,他就留着,并精心管理,等到了第二年冬天,这些甘蔗长得又高又粗,收成时,春种甘蔗一般亩产三、四千斤,而这些上年秋种的甘蔗,折算计实2分地面积,收成4610斤,亩产达23050斤,比春种甘蔗产量多好几倍。这件事,虽是偶然,但是成功了,使柯永波笑在眉头,喜在心。

第二年秋天,柯永波的生产队,又把受风吹打折断的甘蔗,而且把春种的一蝤长得不粗壮的甘蔗砍下作蔗种亩,于当年秋天,成片地试验种植,并加强了田间管理,由于生长期比春种甘蔗多了四、五个月,到第二年冬收成时,产量比春种的高四、五倍。实践证明:甘蔗足可以“上年秋种,次年冬收”的,而且也可以夺取高产的。

柯永波生产队的“上年秋种,次年冬收”的种甘蔗经验,很快就在浮洲大队这个甘蔗之乡,推广开来。1967年,全大队22个生产队,每队都有试种,全大队共种84亩,平均亩产达18600斤。这一事实,鼓舞了浮洲农民创甘蔗高产的信心。

要发展秋植甘蔗,关键是种苗问题。于是,他们作好规划,每年把春种甘蔗一部分作秋植甘蔗的种苗,使秋植甘蔗一年一年连续发展。至1970年,全大队秋植甘蔗421亩,平均亩产16500斤,其中2亩高产试验蔗,亩产高达37825斤,并将秋植甘蔗的情况和经验,一级一级报中央,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

当地农民,吃到甜头,自己有了经验,又有上级支持,这样,一年又一年,浮洲大队上千亩甘蔗,都采用“上年秋种,次年冬收”的作法,成为甘蔗高产的甘蔗之乡。1974年,全大队种秋植甘蔗1030亩,平均亩产达l7500斤,其中5.8亩高产试验蔗,亩产高达44458斤,甚为振奋人心。

广东省甘蔗研究所,曾先后派专家前来浮洲大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科学总结,确定浮洲大队秋种甘蔗的方法是科学的、产量是高产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而且是可以推广的。并起名叫“秋植甘蔗”,这就是“秋植甘蔗”名称的由来。

提起“秋植甘蔗”,不得不说一说“秋植甘蔗”的“发明人”柯永波,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又是个优秀共产党员,出身贫苦,从年青时就担任生产组长、生产队长。他思想纯正,作风朴素,清正廉明,埋头苦干,公私分明,不贪不占,在生产队里,样样起模范带头作用,一心一意为生产队操劳,全心全意为社员服务。他的生产队,年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队,他本人也年年被评为优秀生产队长。

尤其他聪明多思,肯动脑筋,就拿“秋植甘蔗”来说,他的这一发明,就足以见得他是个“土农民科学家”。可惜,没有人给他办“专利权”,也没有人给他颁发过奖金。而他一直“官”至30户的生产队长,直到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当了个县政协委员。我想,我们党和国家,多一些像柯永波这样肯动脑筋、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人,该是多么好啊!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