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部分少数民族节日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特色的传统节日,这里简单人介绍黎族的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傣族的泼水节(4月13日至4月15日)、彝族的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

三月三

黎族人民举行“三月三”盛会已有很久的历史,清人张庆长的《黎岐纪闻》就有些记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直交集于旷野间,男弹嘴琴(口哨),女弄鼻宵,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进凑一处,即定配偶。”而今黎族同胞还保持着“三月三”古风的传统节日。

与“三月三”有关部门的传说曾有两种说法。

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兄妹天妃和南音,他们坐在一个葫芦里,飘到燕窝岭上被树枝卡住,才幸行生存,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便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3月3在回到燕岭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鲜花烂漫红棉争艳的时候,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在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就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每年这一天,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幼都挟着糯米酒、粽子、竹饭板,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聚集。白天,小伙子到溪里抓鱼,姑娘在溪边烤鱼并将烤鱼和粽子一起放在洞口祭拜;晚上,在熊熊的篝火旁,在热烈的萧、鼓等乐器奏鸣声中,未婚男女欢歌起舞,谈笑游乐,互唱山歌,倚歌择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播下了爱情的种子。黎家的故乡在五指山下,每年三月三,回到故乡,深深体会到“甜不过黎家糯米酒、美不过黎家三月三”。

在篝火旁,小伙子载歌载舞,姑娘则不动声色看着听着,如果不中意就以山歌做答;如果喜欢上那个小伙子,便从夜幕中悄悄走出来,到溪边深情地吹鼻萧,小伙子闻到悠悠萧声,情切切,意浓浓,来到姑娘身边,同他一起吹鼻萧唱情歌,直到黎明。正如他们所唱的情歌那样,“五指山上藤咬藤,藤咬藤来根连根,哥爱妹来藤咬藤,妹爱哥来根连根。”

改革开放后,古老的民俗注入了崭新内容,民族文化更显得丰富多彩了。三月三己经成了海南民族风情的组成部分,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

关于黎族“三月三”的传说还有另一种说法: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个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美丽的黎族少数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了,俄娘闻讯悲痛万分。有一次,她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乌鸦精,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后,俄娘终生不嫁,可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都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唱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俄娘,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这座山也得名为俄娘九峰山,并在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周围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浓妆艳抹集会于俄贤岭,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举逐年扩大并普及到海南黎胞住区,成为海南黎胞盛大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

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火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己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钦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后来,嫡粽布回到人间,但她仍是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嫡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嫡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火把节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把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过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划船、放生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