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凭栏观海吊伟人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20 发布者: 字体: | |

吴志跃

陆丰金厢洲渚村外海滩上一九九二年树起了一座周恩来渡海纪念碑。笔者不止一次的前往那里观游。在碑下,前面是碧海银沙,两侧是茂密的松林。风光秀丽。或遇蓝天丽日,海天一色,海鸥低翔,凭栏远眺,心旷神怡;或遇风起云涌,浊浪排空,潮随风生,风助潮涨,大海翻滚,惊涛拍崖。壮观非凡。凭栏远眺,常感天地之宏浩,叹自我之渺小!

这座丰碑,记下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拯救民族存亡的足迹;“洲渚夜如釜,遥天一砥柱。抢渡竭石湾,猛如下山虎”。( 赖少其诗)周恩来从金厢脱险后到香港,转道回上海。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重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这座丰碑,记下海陆丰人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作为海陆丰人,今日重游这一革命故地,思绪万千。

周恩来渡海几点勘误

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叶挺率数万革命军,一路征战,至二七年十月在汕头攻打汤坑失利后,形势急转直下,前有国民党白军重兵堵截,后有强敌追杀。形势万分危急!周恩来在流沙主持召开一个军事会议,与会将领和伟人有: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彭湃、李立三、恽代英、吴玉章、谭平山等同志,会议决定为保存革命火种,战士分散转移,并入地方的工农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前敌总指挥等领导骨干取道香港,脱险后再北上寻找战机。当时的汕头地下党地委书记杨石魂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周恩来问杨石魂,在这里附近,那个地方的农运工作做得扎实,群众基础最好?杨答:海陆丰。也就是说海陆丰群众的革命觉悟最高,最可靠。就这样,会后,诸位革命军领导分批进入海陆丰。因这期间,周恩来身患重病,他的脱险最为曲折惊险。进入陆丰的甲子后,与反动派捉迷藏,先后在南塘的李厝乡、兰湖乡躲避,后接到地下党陆丰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自己的家乡金厢的黄厝寮躲藏八天,后在黄秀文等海陆丰地下党的帮助下,顺利乘船脱险去香港。故事至此已告一段落。就象我们已知到结局的电视剧一样,细节是无关重要的。周恩来是五号来陆丰,还是七号来陆丰,其实都是同一个概念。笔者近日随陈克生老师和庄叠老局长(金厢乡史采写组)深入了解黄秀文的事迹后,方知周恩来渡海这个故事并没有因周恩来乘船脱险而结束。周恩来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在这故事的续编中彰显得更加感人!

现在网上有很多种版本叙述周恩来渡海这件事。其中有几件事是与事实严重不符且有悖常理应予勘误。一、一说周恩来在黄秀文家养病时,黄秀文与周恩来很亲切的互称名讳。这不可能!事实是:直到周恩来上船脱险,黄秀文还不知道这位首长是周恩来。二、周恩来是乘“辍鸟”船去香港。这也不可能。“辍鸟”船很小,船身宽仅一米左右,根本就无法抗击大海的风浪,只适宜近海作业。它因船帆小没有远航的能力。事实是当时彭湃还在陆丰,知到周恩来身体已康复,可以出海了,由他指示海丰县的地下党,在海丰大湖备来一条可载五吨的“彪刀”船。约定时间在金厢港外的乌礁脚等待,由黄秀文等驾“辍鸟”船将周恩来载出来,在乌礁脚换乘“彪刀”船;三、周恩来当时并没有留下任何信物给黄秀文。只有一个原来装衣服或文件的小铁皮厢清空后留在黄厝乡。(并不是作为信物有意留下)。因为黄秀文同船护送周恩来去香港,不存在依依相送,互送信物的场面。

黄秀文辗转回国

到了香港,周恩来已充分认识到海陆丰革命形势的严峻,出于对黄秀文安全的考虑,叫他暂时不要回陆丰。黄秀文这段时间在香港长洲岛打杂工。几个月后,黄秀文思乡心切,潜回陆丰。回来后,知到国民党反动派因周恩来被海陆丰的地下党救走,迁怒报复。火烧黄厝寮,血洗洲渚村。一夜围村三次,最残忍的一次杀害24名洲渚人。在这次斗争中,洲渚村被认定的烈士,便有28人,船工黄明东家便有两名烈士。看到自己的家已被白军放火烧毁了,于是不敢久留,又再逃往马来西亚谋生。至一九四八年因在那里参加当地的革命活动,被马来西亚当局遣送回国。有一说,黄秀文二八年春潜回黄厝寮乡时,在已被烧毁的原周恩来睡过的床板炭堆中找到一枚刻有“周恩来”三个字的鸡血石印章,方知这位首长就是周恩来。后怕反动派追究祸及乡里,于是把这枚印章丢在山野中。这一说法,笔者存疑。

说句实在话,在二七年那严峻而残酷的革命斗争中,身为南塘区委地下党书记的黄秀文,只要是上级交给的任务,他都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完成。不论是周恩来、叶挺还是其他同志,他都会一样尽力去营救。

解放初,黄秀文写了一封信给周恩来,言及二十多年前在金厢脱险那件事,希望能帮助他恢复党籍和安排工作。信寄出后并没有及时得到回复。在等待期间,黄秀文参与贩卖耕牛的生意,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在解放初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的形势下,他自己怕这件事被发现,就跑到狮山的山洞中躲藏。碰巧一些地主、富农也躲在那里,在民兵巡山时一并被抓获,关在下巷村中。这时,上级的调查组方到陆丰。看到调查组领导一进门就指名要找黄秀文,陆丰县的领导随口应道:“抓到了。”再交谈,方知上级是在调查功臣而不是在抓犯人。可于上级来的调查人员而言,又不清楚黄秀文因何事被抓。功臣与罪犯的差距太大了!调整组没有与黄秀文见面印证。后经党组织调查认定,黄秀文在大革命时期是南塘区委书记不假。于是从轻发落,还安排他到陆丰县敬老院任院长。这件事使当时尘封了二十多年的公案成为陆丰干部群众议论的焦点话题。

总理回复彰显智慧

到底黄秀文有没有救过周恩来?周恩来有没有来过陆丰?有人说是真的,也有人说是假的,是黄秀文在冒功。要澄清这桩公案,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问总理本人。于是陆丰县委书记程春耕、县长李建华在一次去北京开会的时候请陆丰当地的画家李瑞画了一幅“辍鸟”船的画,并写了黄秀文口述的二七年渡海的简单经过,带到北京送给总理。过了一段时间,在会议将要结束时,总理的秘书这样回复陆丰的领导:“总理对这件事记忆不深。”既不是无,也不是有。说句心里话,周恩来是我最崇敬的偶像,他的襟怀,他的政治智慧,还有他亲民爱民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唯这件事我听后有点想不通:如此于中国革命事业生死存亡,于他本人生命攸关的大事怎么会记忆不深?是真的记忆不深吗?不是!总理清清楚楚的记着这件事。正因他的记得与不记得,更彰显一代开国元勋谦逊、广博和爱民的情怀。

这得从程春耕、李建华上京开会的时代背景说起。程春耕、李建华上京参加的是史上有载的“七千人会议”。会期从六二年的一月十一日至六二年的二月七日。会议主题是纠正极左路线,扼制浮夸风。也就是在“大跃进”那些年,因极左路线再加自然灾害导致国民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全国基层领导参加的大会。会议的当务之急是改变政策,让民生息。这次会议之后,全国的“公社化大食堂”就结束了。改变政策,发展经济是那时的当务之急。这时候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来印证这件事,答是,势必引起地方的重视,大张旗鼓的树碑立传,大兴土木,偏离安民生息的主题;答不是,可这件事是历史事实!在革命年代,海陆丰人民对革命的贡献,对他个人的关心爱护,直至冒着生命危险将他安全救出。是刻骨铭心的;再一个,建国后我们只宣传毛主席的革命经历,如编入学生教材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八角楼的灯光》等等。很少宣传其他领导人。如果地方政府宣传这件事时分寸把握不准,有可能犯错误。革命的历史是岁月磨灭不了的。料想周总理相信将来一定有机会证明这件事。

表达对海陆丰人民的敬意

事实也确是如此,几年后,召开一次全国轻工业会议,时任广东省革委副主任的王首道同志带队参加。当时,陆丰出了一位种甘蔗的能手,浮洲党支部书记林杜。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他种甘蔗的秘诀是在浇水施肥的基础上将甘蔗的种植时间从原来的开春后提前到前一年的秋季,也就是秋植甘蔗,让甘蔗的生长期延长了半年,使甘蔗长到四、五米长,手臂粗。林杜因此成为全国的先进人物。因蔗糖是轻工原料,故林杜这个农村书记也光荣的出席这次全国轻工会议。周恩来出席这次会议,在主席台上点名叫陆丰的林杜上来。叫了三次,林杜没动。一来听不懂普通话,二来没想到总理会叫他这个小人物。后来是坐在旁边的王首道拉他,说总理叫你上去。在他步上主席台这段时间,总理亲自到后排搬来一张藤交椅,放在自己的座位旁,示意林杜坐下。然后跟他拉家常。总理叫林杜上主席台坐在自己身边这件事是全国轻工会议后,广东省轻工厅厅长封贯书在陆丰县传达全国轻工会议精神时在会上对着数百名陆丰参会干部说的。他说省长都没有机会坐在总理身边,你们陆丰的林杜却让总理请了三次,足见总理与海陆丰人民的感情不一般。原因是海陆丰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说完,封厅长站起来向参会的同志致敬,并通过你们向海陆丰人民致敬!

林杜坐在总理身边,总理与他说了些什么?林杜没有全听懂,或没有全记下。他回来后跟人说,总理问他家里有多少人?总理说他三次来过海陆丰,那里有沙滩,群众主食是地瓜。林杜只是一个劲地点头,一是紧张、激动;二是不会说普通话,无法与总理交谈。这个经过,笔者相信是真的。于总理而言,林杜也好陈杜也罢,总理只是把他当作海陆丰人民的代表。亲自为他搬椅,是出于至高的敬意,对海陆丰人民的敬意!

查阅有关史料,周恩来在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的第一次东征和一九二五年十月十四的第二次东征来过海陆丰,他说三次来过海陆丰,那么这个第三次就是二七年十月在金厢渡海脱险的这一次。

碣石湾头淼淼水,涤洗你仆仆风尘。南来北往四海客,谒碑谁不怀念君?伟人已远去,只留风范在人间。疾风见劲草,板荡识忠良。在渡海纪念碑下滚滚涛声中,我耳边回响着八十多年前杨石魂的一句话:海陆丰人革命觉悟高,靠得住!这座丰碑,是记下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出生入死为振兴民族立下丰功伟绩的丰碑,也是海陆丰人民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丰碑!更是勉励海陆丰人民继往开来、再创伟业的丰碑!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