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艰险抢救 青史留名 ——陆丰人民抢救南昌起义领导人史实要点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9-08-16 发布者:liang 字体: | |

刘汉升

    一、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1927年10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失利,遵照党的指示,起义领导人从陆丰港口转移至香港。在陆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冒险抢救下,起义部队领导人没有一位被捕被杀的,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如果起义领导人在陆丰遇难,那么我党我军的历史就要改写。从这一层意义上说,陆丰人民功不可没。

   二、起义领导人先后分四批抵达陆丰抢渡脱险

第一批:张国焘、李立三。张、李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最高。在普宁军事会议召开之前,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由普宁县党组织交通员带至甲子港,经过一番曲折,终于雇到渔船将他们送出海,安全抵达香港。

参考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二卷、中共普宁党史。

第二批:彭湃、贺龙、刘伯承、廖乾五、林伯渠、许冰、文曼魂、徐以新等。彭湃对陆丰比较悉熟,他考虑到甲子、碣石有驻敌军,所以选择在没有驻敌军,且革命基础好的湖东出港。他们一行在当地党组织的安排下,很快上船渡海。

参考华南农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海丰县红宫纪念馆编的《彭湃传》经外交部副部长徐以新审过的《徐以新传》、《南昌起义之后》。

第三批:恽代英。他与起义部队到湖东,也从湖东港出海抵达香港。

参考华南农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海丰县红宫纪念馆编的《彭湃传》。

第四批:周恩来、叶挺、聂荣臻。他们循彭湃等行进的路线,认为这条路线比较安全,来到湖东,准备从湖东出港。但周恩来病重, 叶、聂恐怕周在海上有生命危险,放弃马上渡海。他们转移到南塘的兰湖,后来辗转至金厢黄厝寮。

参考亲见周恩来的薛宗舆采访记、中共普宁党史、叶佐能《难忘的日子》。

    三、陆丰人民抢救出来的南昌起义领导人

周恩来,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建国后任国务院总理。

彭湃,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29 年因叛徒出卖而牺牲

李立三,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当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恽代英,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36 年因叛徒出卖而牺牲。

贺龙,南昌起义代总指挥;建国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叶挺,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曾任新四军军长,于 1946 年因飞机失事而牺牲。

刘伯承,南昌起义参谋团参谋长;建国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聂荣臻,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军委书记;建国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廖乾五,南昌起义二十军党代表;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1930 年因叛徒出卖而牺牲。

张国焘,南昌起义为农工委员会主席。当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任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于 1938 年投敌叛变。

林伯渠,南昌起义财政委员主席;建国后任国务院秘书长。

许冰,彭湃爱人。曾任东江特委委员,于 1931 年在战斗中被捕而牺牲。

徐以新,南昌起义二十军三师师长周逸群机要秘书;建国后为外交部副部长。

   四、关于陆丰人民抢救南昌起义领导人的若干问题

(1)陆丰人民抢救南昌起义领导人是中国革命史的大事件,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南昌起义领导人没有一位被捕被杀,全部渡海安全转移。他们走后,反动当局搞清算,甲子、湖东、南塘、金厢等地护送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党组织成员、革命群众被捕被杀,先后有 60 多人牺牲。一批房屋被烧毁,一批革命者被追杀。陆丰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南昌起义失利起义领导人的这段经历很少知道,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陆续披露这方面的内容,如《聂荣瑧回忆录》、《肖克回忆录》等。所以,关于此方面内容还是缺乏的。《南昌起义之后》一书送军事科学院审过, 他们认为“填补多年来此方面历史研究的空白”。该书再版还要进一步修改补充。

(3)关于历史事实的问题。与大家探讨:一、地域问题,普宁军事会议之后,起义领导人转移出港,当时甲子港的名气最大,所以讲出港都是甲子港,从湖东、金厢及沿海出港都是甲子港,聂荣臻在金厢住那么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聂荣臻回忆录》也讲到他是从甲子出港的;二、当年隐蔽在陆丰出港,南昌起义领导人的身份并没有暴露, 所以基层党组织也弄不清楚他们的身份。后来就发生了究竟是哪位领导人,有的乱猜,有的就道听途说;三、受历史局限,建国后一些部门出版史料,也有出差错,所以传下来后就跟着抄袭。

(4)关于对历史把握。涉及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我们要认真严肃。如陆丰人民抢救南昌起义领导人,对史实的把控:一是要参考参与者本人的回忆,如《聂荣臻回忆录》、张国焘《我的回忆》等;二是要参考权威的史料,如南昌起义纪念馆编的《南昌起义》、江西省党史办编的《亲历南昌起义》等;三是参考亲历的人,如叶佐能采访黄秀文《难忘的日子》,湖东村薛宗舆亲历见到周恩来采访记等;四、作者要到现场深入调查,理性分析,去伪存真,占有真实的材料。由于历史久远并有局限,现在有些文章出现偏差,在所难免。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