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解放前陆丰县灾害录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陈正气  搜集

陆丰县地处沿海,自古以来,水、早、风、潮灾害频繁。解放以前,有关自然灾害历史资料,记录甚少,这里将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录后,以供参考。

一、水 灾

明,崇祯三年(1630年),春,淫雨,山多崩。

清,顺治五年(1648),八月十五,海潮暴涨,是年潮田失收。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洪水,农作物、房屋受淹。

康熙十五年(1676年),四月发大洪水,四处山水泛滥,平地深数尺,坊廓都民舍、农田受淹。五月又发大水。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至五月,淫雨。米贵,每斗三百文。

康熙五十七年(17l8年)五月廿八日,台风,洪水、海啸并至,农民被淹没无数。

雍正三年(1725年),五至七月,大雨不断,部分地区早造水稻全无收成。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初五,台风暴雨俱至,洪水泛滥。

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大暴雨,洪水骤至,河田等地民房倒塌百余间;县城内平地水深三尺,沿河作物被淹。

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大水,水从迎仙桥涌出,冲去浮铺一间。

乾隆五年(1740年),四月发大水、东海水深四尺,冲坏了东门外新造木桥,农作物失收。

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发大洪水,山水涌发,冲坏东门马路。

乾隆九年(1744年),八月因台风,下暴雨,东海城内水深二尺许。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强风暴雨,城墙倒塌,农作物损失严重。

乾隆十四年(1749年),三月廿八日洪水骤至,东海人畜、民房受损。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久雨,米贵。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秋雨不止。

嘉庆二十二年(18l7年),九月,台风大水。

道光二年(1822),夏秋两次海潮。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大暴雨,民间田舍多被冲坏。

民国元年(19l2年),农历五月廿四日,八万、陂洋发生大洪水,吉水村、赤溪村受淹,倒屋死人,群众称之“浮赤溪”。

民国十二年(1923),七至九月,连续三次洪水,台风三次袭击,早晚二造农作物严重失收。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七、八月,连续二次台风、暴雨并发,迎仙桥上水深三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八月二日,山洪暴发,田禾损失殆尽,人民流离失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九月发大洪水。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连续十天洪水,乌坎港被淹,三万多亩地全部失收,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逃荒求乞。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九月中旬,飓风,洪水成灾,损失奇重。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八月连续两次洪水,迎仙桥上水深二尺,炎龙围、港阳围、潭阳围决口,受淹农田十万多亩,受灾农户二万多户,人口十万多人,早造农作物大部分失收。

民国三十三年(1944),七月廿四日,暴雨,农作物失收。八月又发生水灾。九月又发生台风,洪水。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七月中旬,暴雨成灾,桂坑村倒屋几十间。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水灾,毁坏房屋二千五百八十一间,堤围崩缺三十八处,长一千四百四十米。九月下旬,台风带来暴雨成灾,是年农作物遭受极大损失。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六月二十一日,台风带来大暴雨,东海迎仙桥上水,早造农作物损失严重。

二、旱灾

清康熙六年(1667年),春夏大旱,七月又是洪水,一年中旱涝并发,百姓苦不堪言。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七、八月大旱,庄稼枯死。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三、四月大旱,五月初四始下雨。饥荒。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夏,大旱。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春旱。大饥。

咸丰九年(1859),二、三月苦旱。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天旱成灾,河流干涸,三、五、七区灾情严重。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大旱,并发生虫害,十分严重。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三至五月间犬早,全县五十一万多亩耕地中,有二十四万多亩丢荒,全县五十五万多人,死亡人数达十一万七千一百多人,还有逃荒外地的一万六千七百六十人,总共十三万三千九百多人。逃荒到梅县等地的灾民,卖儿鬻女,十二,三岁时儿童卖一斗米,小点的卖三、五升米,卖不掉弃置路旁。灾荒严重时,婴孩被遗弃,陆丰县还发生了母亲烹吃儿女事件。

民国三十五年(1 9 4 6),四月旱灾。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春旱,陆丰县,农田不能播种,情势较为严重,部分人民已用树根、青菜充饥,灾情惨重。

三、风潮灾害

南宋,乾道五年(1169),夏六月,台风大作,毁坏官船三十余艘。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海潮暴涨,溺死多人。

嘉靖十八年(1539年),海潮暴涨,沿海居民死难达四千余人。

嘉靖四十年(1561年),六月大台风,倒屋拔树。

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大台风,拔树倒屋。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廿七日,亘古未闻大台风,耕牛被刮落海,渔船翻沉,有的渔船被吹离海面,落于陆地。文庙民房,倒毁难计其数。

崇祯十三年(164O年),八月初二发大台风,农作物被毁,民房倒塌,损失甚大,庐舍淹没不计其数,风发而火随之,是年失收。八月十四,台风又作。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月大风,海船多翻溺。

清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飓风,庐舍淹没不计其数,风发而火随之、其光如柱,是年潮亩失收。

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十五日夜,飓风大作,是夜火光遍空,有声如雷,明伦堂,启圣祠,县仪门俱遭倒塌;毁坏民房不可胜记,沿海船只多被覆。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八月十五日夜,飓风大作,暴雨交加,倒毁民房不计其数,渔船多翻沉。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八月十二日发大台风,渔船翻沉不计其数。

康熙四十七年(I708年),七月二十九日发大台风。

康熙五十五年(17l6年),八月廿一日发大台风,台风异常,风中有火,渔船翻沉。

康熙五十七年(17l8年)五月廿八日,台风、淫雨,半夜海潮泛滥,浪高数丈。沿海民房被淹没无数。

雍正六年(1728年),七月十七日发大台风。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初五,台风暴雨俱至。

乾隆九年(1744年),八月飓风,暴雨,沿海商、渔船只打坏,淹毙人口。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大风,大雨,城墙倒塌。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夏大台风。秋又台风。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秋大台风。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九月台风、大水。

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大台风,并发海潮。

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廿九,台风。

同治十三年(1874年),六月十一日,大台风。

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廿,台风。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七月廿九日,台风骤至,海潮袭来,居民被淹百余。

民国元年(1912年),八月十八日台风。碣石损失渔船六十四对,死亡一百三十三人,全港仅存船四只。

民国二年(1913年),八月初十,发大台风,拔树倒屋,仅甲子港,便有九百多人死亡,受伤也多。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七至九月,连续三次台风,暴雨,洪水并发。

民国十九年(193O年)七、八月连续三次合风袭来,海潮上涨,农作物严重失收。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九月,发大台风,沿海渔港损失渔船一千多只,渔民伤亡千余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台风、海潮袭来,沿海损失惨重。湖东港便损失渔船七十多对,渔民伤亡一千二百多人。甲子沉船百余艘,溺毙渔民三百余人。

民国二十九年(194O年),六月廿四日发大台风,农作物损失严重。九月又发生台风,洪水损失奇重。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八月,连遭二次台风、海潮袭击。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七月廿四日,台风暴雨并至,农作物损失严重。八月、九月又遭风灾、洪水。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中旬,大台风,损失很大。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下旬,台风,海潮并至成灾。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六月廿一日,发大台风。同年,九月二十六日,台风横掠陆丰,甲子被击沉渔船二十余艘。

四、其他灾害

明、弘治十年(1497年),六月,地震,声如雷,数日乃止。

万历四十六年(16l8年),一年中地震数次。同年十二月,大地震。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发生,大地震。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三月十九日发生地震,廿日强烈地震,雷雨骤起,民房遭损失;四月十七日,雷电大作,新田耕牛触电死亡三十余只;十月十七日、十一月初二,又先后二次地震。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陨雪。

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大雪,岁丰稔。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暑降霜。米贵。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地震。

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廿六夜间发生地震。

民国七年(19l8年),二月九日,发生大地震,博美林珠村房屋全部倒塌,部分村民伤亡。

此外还有:

明崇祯九年(1936年),十二月大霜冻(有写大雪),树木多被冻死。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一月下大霜冻,霜垂檐一尺多长、各种作物被冻死。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