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金龙蟠门”说圣言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20 发布者: 字体: | |

梁水良

陆丰市河东镇高田村佘氏族人每当酬神演戏,戏台前必竖巨大的竹纸“金龙蟠柱”,其究竟有何来历?这须从进士余圣言的传奇人生说起。

佘圣言,生于1698年,卒于1744年。陆丰市河东镇高田村人。清乾隆十年王之正所撰《陆丰县志》载其人其事曰:佘圣言,字介候,号思斋,庠生佘启祥之子。幼承庭训,爱好古籍,专心攻读,过目成诵。对于关中张载,闽中朱熹、谦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等各派著作均有深入研究。雍正元年考中举人,第二年(甲辰年)进士及第,被授予宗人府主事,充玉牍纂修官。1727年(丁未年)因双亲年老,辞官归家。乾隆七年(1742年)应潮州府金知府之聘到韩山书院任山长。圣言不追求名利,淳朴高尚,喜好吟诗,工于书法。著有《眺远楼诗集》和《韩山书院学约》传世。佘圣言一生颇多传奇,据说曾获雍正皇帝御批在其家乡建“金龙蟠门”府第,至今仍有轶事流传。

1、“金龙蟠门”惹“闻言”

这是一则颇具神奇的传说。

话说康熙戊寅年正月十五日,海丰坊廊都高田埔(时海陆未分)庠生佘启祥是夜入睡,梦见其家门有金龙蟠门,金鳞银爪,辉光熠熠,昂首翘须,生猛异常。梦中惊醒的他,忽又闻婴儿啼叫,正在迟疑间,家人来报,其妻临盆诞下一男婴。梦中见龙,梦醒得“龙”,这自然使启祥十二分的兴奋。

“金龙蟠门”是封建朝代皇宫特有的建筑标志,莫非真个是“白屋出公卿,王侯降世来”,第二天,极度兴奋的佘启祥不避隐讳,逢人便告知昨夜梦中之事,“望子成龙”之情溢于言表。

男婴依辈序取名圣言。然而,父亲的“广而告之”并没有带来乡邻的尊敬,相反,却在以后成长的岁月里给佘家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圣言貌不扬,小时性格内向,木讷寡言,衣着肮脏,加之两唇鼻涕终日长挂,村里势利之徒见之虐笑:“金龙蟠门者无矣,两‘金龙’挂唇有之”。其父闻言愤于胸中,终日抑郁不欢,思量再三,遂送圣言至陆城亲戚家开设的米店当帮手,以免遭乡人讥笑。但圣言入城后依然陋习难改,站在米摊边终日鼻涕长流,这副模样又招来市井无聊之辈嘲笑:“金龙蟠米箩矣!”

及至圣言年岁稍长,已懂人事,嘲笑之声仍不绝于耳。为雪势利之徒侮辱,圣言立下科举仕途宏愿,央求其父供其读书。其父当即应允,决意勒紧腰带,送儿上学,并时时鞭策激励,促其奋发上进,以期日后光宗耀祖,以应当年梦中之事。

圣言攻读刻苦,学业精进,喜好吟诗,工于书法。博览群书,潜心古籍,过目成诵。尤其对关中张载,闽中朱喜、谦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等各派著作,均作了深入研究。

圣言虽聪慧于中,然木讷于外,众人及师友对他的印象并没有什么改变。

数年后,圣言参加乡试,可惜榜上无名,而后,赴县试又落第,当然,外人觉得这事很“正常”,但圣言认为并非自己成绩不好,而是考官带“有色眼镜”使然。

愈挫愈奋的圣言,数年后,又参加惠州府试,势利之人料定其不中,但这次事出人们意料之外,圣言一试便中秀才,同窗学友不屑地说是“偶然”,这更激起圣言的心志,兀兀穷年,圣言赴省试,势利之辈又放声断言:“秀才乃属侥幸,岂能再中”。结果让他们大跌眼镜,圣言高中举人,同窗学友不服气地说是“偶然”。

隔年延试,圣言进士及第,捷报南宫,题名雁塔,气得势利之徒大骂考官有眼无珠,同窗学友嫉妒地说是“偶然”。

这位昔日被人嘲讽为“金龙蟠唇”者,在势利小人“屡断不中”和学友“偶然”声里,考场上竟如囊中取物,最终“居庙堂之高”,成了帝王的近臣。这倒应了“牛料马料,人不可料”的海陆丰民谚。

圣言之父梦见自家“金龙蟠门”,大概是望子成龙心切,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对于一个封建庶民来说,无可厚非,虽有张扬之举,但情有可原。而圣言能在世人的冷眼和嘲讽中奋起的精神尤为可贵。

2、“十八黄萝伞”迎娶

圣言进士及弟,授宗人府主事,充玉牍篡修官。宗人府,主管皇族,宗族事务,包括满、蒙八旗的事务。一般而言,雍正以前的内阁大臣,满大学士都会兼一个宗人府的职务,亲王至少会在宗人府任职。雍正之后内阁制名存实亡,因此军机处行走的满大臣通常也会兼职。宗人府的权力很大,对关外老满州八旗有直接的节制权,八旗内官员的外迁调贬也是由宗人府的主事们议定草案之后再行实施的。

圣言学养深厚,据说还精通满文和蒙文,这或许是他作为汉人大臣得以任职宗人府主事的原因,但也不排除帝王出于驭人“平衡术”的考量,毕竟宗人府是主管皇族、宗族事务。

据传,圣言曾任太子太傅,是乾隆帝的老师。一日,皇后问及圣言家事,圣言便一一秉明。

原来,圣言未考取功名之前,曾依媒妁之言在海丰金锡都可塘约与一张姓女子定下一门亲事。某日,圣言和媒人黎氏带着礼品前往定聘,到达时女方父母出门迎接,见圣言长相实在不怎么样,又知其屡次科考落第,当下便生反悔之意,故意不接装聘礼的“篮仔”。媒人与女方父母本是同乡且又是邻居,见此尴尬场面,无奈之下,只好便接过圣言手中“篮仔”,径自领其至自己门屋。按照海陆丰风俗,这等同于答应是接纳其为女婿。圣言为报答这份知遇之恩,当下立下誓言:日后要用“十八黄萝伞”前来迎取新娘。

究竟圣言的长相如何,有人说属“五短”之格,虽貌不惊人,却是传统命书所说富贵之相。

皇后为拢络臣心,遂颁以懿旨,命圣言返乡以“十八黄萝伞”迎嫁完婚。

据说,当年的婚嫁场面轰动一时,与圣言同朝为官的刑部左相蔡志远潮州人亲自“领嫁”,兵部人马“押嫁”。

后人有诗言其事云:

只因一梦惹闻言,激儒偏生壮志存。

一石欠雕人不识,两科已中语犹冤。

买臣不第妻求去,季子烁金嫂变尊。

不是世间青白眼,金龙怎会去蟠门?

3、“送眼镜”与“题扇诗”

进士爷双喜临门,一时门庭若市。

圣言特地叫人买回礼物:二付老花镜,数件去掉玻璃的眼镜框和纸扇。他将老花镜送给了趋炎附势前来道贺的乡试、县试主考官,意指其老眼昏花,有眼不识珠;又托人将几付眼镜框送给那些曾屡次断言其不中的势利之人,反讽他们有眼无“珠”。然后,将昔日同窗学友请至府上,每人一一赠予纸扇,众同窗接扇展看,扇面题写的诗句豁然入目。

诗云:

偶然偶然又偶然,偶然今日帝王边。

世上既有偶然事,诸君何不效偶然。

众人阅后无不羞愧难当,恨不得地上有缝,钻将进去。

看来,他们只会道“偶然”,却不知“偶然”之中有“必然”,以至以貌取人,全不知世上有大智若愚之人。小孩流鼻涕大致因鼻窦炎所致,样子固然不雅,但以此取乐损人,于人于己都无益处,教训深刻。而佘圣言此番赠物,并非存心“报复”,意在警醒世人,切莫狗眼看人。

4、代皇上“祭北郊”

圣言居京城,一日,皇帝诏其代“祭北郊”。

“祭北郊”指“祭地坛”。“北郊”为地坛,“南郊”为天坛,古语天南地北之谓也。祭祀天地、祖宗、社稷、先贤及山川诸神,为封建国家之常制。清代沿习不变。

圣言领旨前往,不料恰遇满、蒙两旗士兵因争夺草原地界而引发双方冲突。圣言身置险境,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按制行祭。朗读祭文,声若洪钟,械斗双方竟闻声而止。

诵毕,圣言掷笔为界,命人树碑划界,双方自此言好。

圣言不负皇命,完满复旨,又平息骚乱而立功,雍正欲加升其官衔,以示奖赏。圣言坦言自己资历尚浅,不求功名富贵,只求为其府赐建“金龙蟠门”。皇帝竟破天荒准奏。还赏赐其番国进贡的文武双剑、宝珠等。

“金龙蟠府”于史无载,但“金龙蟠柱”却在该村曾经真实存在。原政协汕尾文史委主任周波先生证实说,抗战时期,他路过高田埔时,亲眼见过寨东门前的“金龙潘柱”,用石雕刻,高约6米,雅洁生动,巨龙翘首缠绕,威武壮观,栩栩如生。可惜,大部分文物毁于当年的“破四旧”,唯有文武双剑之文剑由其子孙保存至今,剑鞘古褐,剑锋犀利,剑身隐约可见铭刻的满文字迹。

5、“食为大”的来由

圣言居京三年,于1727年(丁未年)因“双亲年老”辞官归家。真实原因据说是为避宫廷争斗以求自保。

以汉人之身居宗人府的圣言自然是不能置身宫廷斗争之外。雍正登基后,朝内的政治斗争极为激烈,饱受兄弟争位之苦。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世人一直有雍正靠不正当手段将康熙遗诏“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的传言,雍正登基至今仍是清史学界争论的一个迷团。

有一次,异党蓄意要加害圣言,别有用意地问其:“天下何为大?”圣言假装不明其意,手拿剥了皮的香蕉,蘸上芝麻,边吃边说:“食为大”。靠灵机躲过一劫的圣言,思前想后,出了一身的冷汗,遂以双亲年老为由,辞官归家。“高田埔进士‘食为大’”的传说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思其君。归退后的佘圣言,依然思念遥远北国的雍正帝。这可以从他的两首诗作中读到:

其一:高田埔家居恭纪万寿

空山淡漠晓烟清,北阙晴霞捧日明。

天子万年临宇宙,微臣草野荷恩荣。

九天静落云傲奏,三殿秀阑紫气盈。

虎拜扬言逢盛世,寸心早已达神京。

其二:陆丰城郊初春

放眼乾坤外,幽栖独住真。

素餐实我耻,饮水是君仁。

旭日喧南服,凄风起北尘。

山城呼万岁,草木亦知春。

6、执掌韩山书院山长

韩山师院,源于潮人为纪念唐朝诗人韩愈而名。

唐韩文公因谏皇帝迎佛骨而被贬潮州,到任后,革除陋习,兴学重教,在潮仅八月,以其赫赫功绩,让潮汕大地“山水尽姓韩”。当年,韩文公在笔架山植下松柏,建起书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将此山改为韩山,该书院也叫韩山师院。书院院长,也称山长。韩山师院与湖南的岳麓书院齐名,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乾隆初年,辞官在家的佘圣言,应潮州金知府之聘到韩山书院任山长。他到任后,大力整顿学风,由于掌教有方,士子有成者多。尤其任上开学界先河,制订韩山书院学约八条:敦实行,崇经学,正文体,严课程,习声律,谨礼节,重友谊,戒轻薄。每条都讲明道理,提出要求,勉励诸生“加意造就”,“虑心以求实益”,“潜心玩索”,“则思若启,行若翼,有德有造”。

其实,圣言在来潮任山长之前,已在家乡广设私塾,开启重教之风,写下《移花读书楼示子经》一诗。

诗云:

东风初暖露初匀,最爱移花就为春。

隙地摘将明月补,空阶剪出紫云新。

诗从草木传风雅,道在鹜鱼有鬼神。

莫笑迂儒无著述,种松人道起龙鳞。

诗礼传家的圣言,还在佘氏祖祠石柱写下家训:忍人让人切勿害人存厚天理裕德后人;修己成己安分守己和也公道积福自己。字迹至今仍存。其所著《眺远楼诗集》被后人视为至宝。

史载,佘、余、徐、涂四姓本为同宗,今天的高田村佘氏后人为方便对外交往而将佘姓改为余姓,但他们一直秉成先祖家训,诗礼传家,重文兴学,人才辈出。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陆丰的首任教育局长余叶是其后人,靠父母打小工上学而夺得2006年汕尾市的高考状元的也是其后人。

7、身后百年犹存疑

高田埔,一个充满历史迷团的古村落。

位于陆城北面五公里处的高田村,村落坐北朝南,与陆城遥遥相对。左右两侧小山连绵起伏,村前村后,地势平坦开阔,陆五公里穿村而过,公路右侧为新村,左边是旧村。浩淼的螺河水旧时曾奔腾自北而至村后,与流经村东边的后坎溪汇集后将全村环绕。村谚云:“水行龙随,龙停水围。坐北朝南,河水向东”。

据传该村明朝年间曾出“佘探花”,探花乘船回乡省亲途中被海匪谋害,海贼冒充佘探花回乡后为非作歹,渔肉百姓,佘氏族人迫于海贼淫威而敢怒不敢言,身怀六甲的佘探花之妻吴夫人借故避走海丰娘家,后产下一男,母子俩隐姓埋名,死后墓碑两面刻字,碑身刻吴姓,碑后刻佘姓。后来,前来调查海贼罪行的“罗按擦”被囚枯井,在佘府女俾的协助下,官府发兵前来剿乡,海贼一干人马终被诛灭,探花府邸被焚。佘府女俾因有功被佘氏族人认为干女儿,成年后下嫁邻村后坎乡郑氏,成郑氏一世祖母。今天的后坎郑氏族与高田村佘氏族人互称“老表”即缘于此。官兵剿乡时大部分佘氏族人因害怕四处逃走。后此地得名“官剿埔”,迨至清代,圣言先祖从福建迁居此地,才改地名“官田埔”,解放后又改地名为“高田村”。

明时“匪贼冒充佘探花”和清代“佘圣言金龙蟠门”的传说让该村蒙上不少神秘色彩。

圣言死于山长任上,时年仅47岁。据说其死因跟朝廷太子之位的争夺有关。

登基后饱受兄弟争位之苦的雍正并没有依惯例传位大子,而是立二子乾隆为太子,但大子人马对太子之位并不死心,对太子有关人员下了追杀令,曾作为乾隆老师的圣言也是目标人物之一,为了不殃及子孙后人,圣言只好吞金自杀。后来,作恶多端的大子被雍正亲自用毒药赐死,这在清史是有记载的。

据传,乾隆登基后,曾派人寻访恩师下落,得知恩师归仙的消息后,特赐赠其四爪龙袍,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圣言遗像所穿的绣有“龙现四爪”官袍(皇帝的龙袍为五爪金龙),可见地位崇高。

圣言死后归葬于该村右侧远处的“手网山”。山因形而名,一狭长之山自北而南逶迤,末端连着一座渔网形状的小山丘,前面是大片的田垄,远眺如渔人撒网。如今,墓基坍塌,周遭荒草凄凄,墓碑保持完好,1米高见方,宽约0.5米,碑面抬头刻“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末孟秋立”,碑面刻“赐进士第宗人府主政充玉牒纂修官奉直大夫文成例郎赠太安人勤慈黎太君”等字迹。碑上端雕刻“双龙戏珠”碑两侧雕刻有“双龙蟠柱”,每条龙都无疑例外项出四爪。据佘氏族人介绍,该墓自清至今从没有重修。

一个传奇的村落,一段传奇的历史,一个传奇的人物,给后人留下了扑朔迷离的传说。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