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陆丰苏维埃政权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19 发布者: 字体: | |

黄远航  整理

陆丰是全国十三块老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县份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较早和以农民运动发达著称的地区。1927年,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旗帜,从准备反击国民党右派阴谋破坏大革命,到四月讨蒋起义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接着响应中共中央秋收起义号召,于九月举行第二次起义建立工农独裁民主政府,十月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建立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①,由大革命后期胜利跨进土地革命,并为新的革命时期的开始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在陆丰的建立与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陆丰先进的知识青年受到民主革命的启蒙,开始寻求救国的真理。他们在龙山礼堂举行集会,响应“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921年5月,共产主义者彭湃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海丰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这年7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陆丰人民很快便融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中。1922年10月,在彭湃的组织领导下,潭西镇潭东上芦村建立了农会组织,首批农会会员90多人。1923年6月,陆丰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东海镇郊“林氏祖祠”召开,宣布成立陆丰县总农会。大会通过了彭湃起草的农会章程,民主选举出县总农会执行委员9人,彭湃当选为会长,郑重为副会长。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924年春,陆丰在广州就读甲种工业学校的张威和就读黄埔军校的颜国璠,分别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国共合作领导的东征军讨伐陈炯明,收复东江,已转为中共党员的张威等人随军回陆丰进行党务及宣传工作,并在陆丰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3月初,中共海陆丰支部成立,彭湃为书记,张威为陆丰通讯员。4月1日,改中共海陆丰支部为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10月29日,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改设为中共海陆丰地方委员会,彭湃为书记,地委派宣传委员李谷珍到陆丰任教育局长,主持陆丰的党、团工作。此时,中共广东区委已决定党、团分开,23岁以上团员转为党员,所以莫秋心、陈自强、颜国璠等人转为中共党员,他们在农民运动活跃分子中考察、培养,吸收了陈国荪、黄依侬、郑重、庄梦祥、黄泽光、陈夏威等一批农运骨干为中共党员,并于1926年1月在东海镇成立了中共陆丰县特别支部委员会,书记李谷珍,委员张威,首期党员18人。随后,潭冲、金厢、大安、河田等地相继建立党的小组或支部,碣石、甲子、南塘、博美等地于夏、秋间也建立了党的组织。同年秋,全县已发展党员120余人,设有金厢、碣石、甲子、南塘、河田、博美、大安、湖东8个部委员会和新田1个特别支部,中共陆丰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则扩大为中共陆丰县特别部委员会。1927年春,陆丰有共产党员1000人。同时,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推动了陆丰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其时,全县有10个区农民协会,510个乡农民协会,会员6.5万余人,有脱产农民自卫军200余人,为推动农民运动进入高潮,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4·12”、“4·15”反革命政变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富有革命传统的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海丰人民并肩作战,举行了震惊九洲的三次武装起义,使革命运动进入了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一、讨蒋起义与临时人民政府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4月15日,统治广东的军阀李济深步蒋介石的后尘背叛革命,在广州、汕头等地发动反革命屠杀。4月20日,中共海陆丰地委获悉反革命政变消息后,随即积极筹划应变,决定举行武装起义,以回击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成立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以张善铭为书记,统一指挥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普(宁)等地区的党务和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建立海陆丰工农救党运动大同盟组织,作为公开指挥革命运动的机关,改农民自卫军为工农救党军。再一方面,积极筹集粮饷,制订起义计划,决定在4月30日夜间发动讨蒋起义,次日庆祝“五一”劳动节,宣布县人民政府成立。

4月30日晚,李谷珍与参加起义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县长李秀藩共同宴请县公署及各机关官员。席间,李国珍揭发蒋介石与广东反动派罪行,宣布脱离国民党广东反动政府,服从国民党武汉革命政府,声讨蒋介石和李济深。然后,由李秀藩下令县公署的武装队伍与警察放下武器。此时,驻县城的工农救党军常备中队已武装包围了保安队及警察署,收缴了全部枪支,扣押了公署各官员。各区也同时起义包围各区公署,收缴枪支,逮捕反动官吏及地主豪绅。如新田区突袭了区警察分驻所,并逮捕了5名罪恶昭著的土豪劣绅。这次起义,由于事前准备充分,仅用一、二个小时便取得胜利,夺取了县政权。

5月1日早上,陆丰县城沸腾起来,宣传队上街宣传,街头巷尾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传单、布告,无数群众涌上街头,纷纷传播昨晚讨蒋起义的事,有人燃放爆竹表示庆祝,工农救党军荷枪列队上街巡逻,学生集队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右派”、“人民团结起来”等口号。上午10时,县城举行了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各群众团体列队进入会场,锣鼓喧天,旗帜飘扬。主席台上,县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救党运动委员会、工农救党军及救党运动大同盟的代表依次就坐,然后由主席团主席致词,公开揭露蒋介石和广东反动当局背叛孙中山所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揭露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破坏国共合作,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的罪恶行径,号召各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建设人民政府。接着,大会主席宣布即日成立陆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公布了经过各界人民联合会协商推选的县临时人民政府委员名单。

陆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实质是中共领导的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合作,以维护孙中山革命路线而建立的革命政权。临时政府由李秀藩、李谷珍、张威、吴祖荣、庄梦祥、陈国荪、林铁史、林树岳、陈尗炯、陈宗尧、郑重、陈自强、陈楚南、陈兆禧、李子尧15人组成,设有秘书处(陈宗尧负责)、政治宣传部(郑帮英、郑道之负责)、组织部(吴祖荣、庄梦祥负责)和经济部(陈自强、陈楚南负责)4个职能机构。同时,建立附城、碣石、甲子、河田4个区政府,各区成立“自治委员会”,由农民、工人为主的各界代表组成,作为区的临时政权。

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后,发出了布告,通告施政纲领,并对反革命分子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政策:对起义时扣留的官吏,凡属国民党右派分子大都执行枪决,对各区逮捕的民愤极大的地主豪绅及贪官污吏,允许工农群众开大会自行制裁;继续派工农武装队伍去陆丰边界,帮助惠来县农民镇压葵潭的豪绅地主,以及进攻盘踞在陆丰西北山区的剑门、黄塘、上砂等处的反共“讨赤军”。同时,“准备更大的实力联合各县向外发展或抵抗反革命军队”② 。

临时人民政府驻陆丰县城。5月上旬,国民党部队胡谦师3个团分别从惠州、汕头开拔进逼海陆丰。9日,海陆丰工农救党军在海丰、惠阳边界的分水坳、红花地与胡部刘炳粹团激战一天,因弹药不继,及获悉敌军另2个团已从汕头开来夹攻,便主动撤出战斗,在海丰城里的中共海陆丰地委及各群团单位也撤往城郊农村。10日,中共陆丰党组织和临时政府及群团组织在敌军进入陆丰东南地区后撤往新田山区,地方武装仍坚持农村斗争,13日敌军占领了陆丰城。

二、九月秋收起义与临时革命政府

1927年6月,敌人主力离开海陆丰,敌我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中共陆丰党组织审时度势,领导各地农民举行了以抗租为中心的大规模夏收暴动,使革命中心从县城顺利地转移到农村,而且斗争日益扩大,已控制了许多区、乡,营造了巨大的革命声势。7月21日、22日,大安、金厢、博美、湖东等区先后掀起抗租暴动,数百、上千农民参加了战斗。暴动的农民用火药枪、土炮、尖串、大刀等,赶跑了当地的保安队与民团,从金厢逃跑的敌军在乌坎渡口被击毙数名,湖东的巡官被农军抓获当场处决,博美的税捐站被农民没收。7月29日凌晨,陆丰东南几个区的农民武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碣石城,城中的官员如鸟兽散,四处藏匿。农民捣毁区公署,没收了许多物资,当天下午才撤退。同时,在陆丰活动的几支国民党保安队,也到处受到袭击:陈子和保安队在南塘站不自脚,流窜到湖东,当地农民立即鸣锣吹角,持械抵抗,直把陈子和保安队打得大败而逃。杨作梅、温伯洲两支保安队曾二次骚扰新田,被新田农军击毙20多人,缴枪20支。

就在抗租高潮期间,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和中国共产党分裂,大革命彻底失败。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9月,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广东省委制订的暴动大纲等文件陆续传达到海陆丰,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消息也不断传来,中共海陆丰党组织和人民大受振奋,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此时,中共海陆丰地委改称为中共海陆丰县委,农军改称为工农讨逆军。县委经过对形势和上级指示的详细分析,决定成立海陆丰武装暴动委员会,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

9月7日,黄雍、刘琴西等率领在新田集结的工农讨逆军600余人枪,在大安区农会委员长黄泽光的引领下,突然攻袭大安区府所在地大安圩,击毙国民党大安区巡官、民团团长,缴获区署队兵及民团枪械10多支,宣布“一切权力归农会”,并没收地主当铺财产与粮食,分给贫苦民众。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震动很大。

9月8日,驻守县城的杨作梅保安队,7日已得到从大安逃出来的队兵报讯,说有数千农军攻占大安。大安距离县城只有15公里,二、三个小时即到。杨作梅保安队那时只有百余人枪,知道不能抵挡,便于8日凌晨向碣石镇逃窜。是日早上,农军不战而占陆丰城。陆丰城的街头巷尾,到处可听见民众传闻:刘琴西县长(刘曾任陆丰县县长)回来了,自家人张威回来了(张是县城人)。

进城前夕,党与暴委已与各团体协商,作了进县城后建立政权的准备。因为只有建立新的县政权去接替被推翻的国民党县政权,才能表明工农执政,稳定人心,不出现县政权真空。所以,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出布告、发宣言,召开工、农、商、学各界代表会议,用协商一致办法,选举政府主席团成员,成立陆丰县临时革命政府,宣布区、乡政权由农民协会接管,区、乡农民协会即区、乡政府。

陆丰县临时革命政府由张威、黄泽光、张绍良、郑重、吴祖荣、庄梦祥、黄依侬、郑帮英、陈兆禧、许国良、胡汉奎、彭英其、朱作鸣、刘友仁、范照南15人组成。成立后,主要工作:一是宣布没收与分配土地。临时政府一成立即宣布没收地主土地,交县农会去分配给无地农民;二是扩充武装。临时政府决定“从现有乡村武装中挑选数百名训练作为常备军”;三是经济筹措:①没收反革命财产及当铺(典当行);②向富户和商人摊派军饷;③没收反动商户米谷和煤油;④没收前县长谢龙章的家产。四是镇压反革命。临时政府成立了革命裁判委员会,专司裁判反革命分子。

革命政府建立后不久,海陆丰县委便获悉驻惠州的国民党军18师师长胡谦将派补充团团长陈学顺率3个营反扑海陆丰,指示海、陆两县临时政府要内紧外宽,除采取必要的措施外,还必须做好再次撤往农村的准备工作。同时,决定:若敌人来攻,即放弃县城。9月25日,陈学顺团张文俊营进占陆城,为保存有生力量,农军和革命政权再次退出县城,撤到新田区激石溪,指挥各区坚守农村根据地。

激石溪属陆丰新田区(现属陆河县辖),山峦重叠,涧深路陡,林木茂密,地形险要。早在占领县城期间,中共陆丰党组织和临时政府已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需要建设一个地势险要的根据地以作长期武装斗争之处,所以把没收的大批物资运到此处储藏。同时,根据地的建立也为“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海陆丰提供了可靠的依托。10月5日,南昌起义军主要领导人贺龙、彭湃、林伯渠、刘伯承、恽代英、吴玉章、李立三、潭平山等随军到达甲子,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碾转到达金厢,后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精心掩蔽、妥善安排下,先后在甲子、湖东、金厢等地安全渡海抵达香港。7日,董朗率24师余部1300余人避开敌人围堵截,由博美经八万、大安进入陆丰激石溪,实现了革命武装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目标,随后进驻海丰朝面山、惠阳中峒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后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

三、第二次秋收起义

10月下旬,统治广东的两派军阀李济深与张发奎由暗斗开始明争,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利用军阀矛盾开展暴动的指示也已收到,又值十月革命纪念节即将来临,中共海陆丰党组织决定把握时机,举行第二次秋收起义。

此时,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需要,中共海陆丰县委撤销,海丰、陆丰两县分别建立县委,由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共陆丰县委建立后,积极进行整顿党、团组织,扩大、编练工农武装,并根据省委指示,将主力农军组建为工农革命军团队。10月20日前后,陆丰团队部在新田区成立,团队长潭国非(省委派的军事干部)。县团队部除领导直属常备武装外,区、乡农军也归团队部指挥。与此同时,东江特委制定了严密的起义计划:1、动员所有农民武装组织起来暴动。凡持有步枪的农军,用以攻打地主、民团、保安队,攻占各圩镇以及围攻县城。只有粉枪的农民武装,主要任务是捕杀各乡村的地主、土豪劣绅。2、作战步骤是,先占领各区围杀各区、乡反动分子,然后进迫县城。陆丰以西北部农军占领河口及大安,东南各区农军占据金厢,围攻碣石。县城方面亦极力做各种破坏及骚扰工作。3、第四团除一连留守后方外,均出面帮助农军作战,并以他们为主力,尽量歼灭地主民团、保安队。4、起义日期为11月7日③ 。

起义前夕,海丰工农革命军团队在黄羌打了一个胜仗,引起了驻防海陆丰陈学顺团的恐慌。11月1日晨,陈学顺将部队匆匆撤往惠阳吉隆。获悉敌军逃走的情况后,东江特委决定提前起义,命令第四团及海、陆两县工农革命军团队,按原定的部署举行起义。

1日,海丰工农革命军第四团二营按计划部署驻至陆丰城郊神冲村。其时,农军已先后收复大安、金厢、博美湖东等墟镇,割据了广大农村。4日,集结在大安的新田、河口、大安等区数百农军,在张威、黄泽光、范照南等人的率领下,于当晚进逼陆丰城。进抵县城旧圩时,发觉从海丰逃来陆丰城的戴可雄保安队和原在陆丰的杨作梅保安队已有准备,加上又未见四团行动,乃退回县城附近河图岭驻扎。原来,这天下午,第四团二营曾从西南方向攻击,因为陆丰工农革命军团队没有准时到达配合,打了一阵后退回神冲,而戴部与杨部已心寒胆战,预备逃走。11月5日早,陆丰工农革命军团队与第四团二营同时从南北两个方向向陆丰城攻击。守在城内龙山的两支保安队虽有400左右人枪,但如惊弓之鸟,经不起几番冲锋,戴可雄保安队便往碣石城败走,杨作梅保安队则退向八万,然后沿陆丰与惠来边界山区逃向黄塘、上砂一带。

国民党在陆丰的县、区政权,自9月下旬临时革命政府第二次撤出县城后,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委任的区长有不敢到职的,有在地主民团、保安队支持下上任,但见形势不妙便以走为上策的。县长则靠着陈学顺团而上任,但管辖范围越来越小,且在县城克复前已逃之夭夭。

第二次秋收起义提前取得胜利了。在九月起义胜利后建立的县临时革命政府立即回城接管了国民党的县政权,各群众团体也迁入县城办公。

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Cobet”的汉语音译,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它是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其最高权力机构是工农兵代表大会。1927年,彭湃领导的海陆丰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在全国尚没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率先在陆丰、海丰两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

一、首创工农兵代表大会

10月末,彭湃在香港得知海陆丰出现革命新形势的消息,迅即回到海丰,对再次举行武装起义进行具体部署,并着手筹备海陆丰两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确定了召开代表大会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第一,使工农兵及一切贫苦的民众与各代表更明白的了解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意义。第二,使一切代表,可以尽量的发表关于土地革命的意见,代表所说的话,就是只一句,也都把他记录下来以作参考的材料。第三,使一切民众及代表明白此次没收土地,夺取政权,现在还不能说是胜利和永久的巩固,只有更积极的前进,更坚决的斗争,促进各地农民的暴动一直到全广东全中国的工农兵起来没收土地,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才有胜利的保障,才有巩固的基础,即使反动势力的反攻,我们绝不因之而恐惧灰心,只有英勇的斗争,只有坚固的团结,只有死命的作战,终能得到最后的胜利。第四,使民众和代表更明只有共产党才是彻头彻尾为工农贫苦(民众)而奋斗,只有团结在共产党旗帜之下,才能得到永久的胜利和解除一切的锁链。④”随后又作了具体补充,农民代表“由农会按照各区人数多寡分配代表名额,由各区农民代表大会互选出来。工人则以职业种类及人数多寡分配代表数额,由会员直接选举出来,兵士由集中驻防的农军和第四团分配代表人数,直接选举出来”。并确定“在这几点原则上面,定出各种具体⑤的报告及决议案”。⑥

关于如何产生全县工农兵代表问题,彭湃与海陆丰党组织依据1922年以来组织农会、工会团体以及1927年两度建立临时县政权的实践经验,并参考9月间省委《暴动后的工作大纲》,决定了工农兵代表大会组织法规:“1、县农工兵代表人数定三百人,农民占百分之六十,工人百分之三十,兵士百分之十。工农兵的代表是由全县各职业团体及兵营所选出,代表人数之多寡系分配于各区、乡产生出来。2、区政府即是区农民协会,其组织法及选举都照农民协会办法。3、县苏维埃代表会(海陆丰县城两个;汕尾一个),人数一百五十人,成份是工人占百分之六十,农民百分之三十(这些农民是指离城市五里以内者),驻防兵士百分之十。4、乡政府即是乡农协,我们为要使农民在实际上得到乡村的政权,管理乡村的政权,所以,关于一切政治财政、军事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都使乡政府执行,使其实现出来⑦。”

11月10日,彭湃在陆丰县城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召开陆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问题。13日,陆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陆城孔庙隆重开幕。311名工农兵代表参加会议,嘉宾有第四团团长董朗、海丰县农民协会、海丰县总工会代表等,还有第四团的军乐队10余人列席了开幕会议。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国际歌》,使大会大为增色。许多代表生平第一次看见铜管乐器,非常兴奋。会议在张威致开幕词后,彭湃作了政治报告,他纵论世界、中国广东和海陆丰的政治形势,热烈期望陆丰广大工农兵群众联合起来,建设自己的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砸毁一切反动枷锁。然后,各位来宾先后致辞。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围绕着各项提案纷纷发言,逐一通过了《没收土地案》、《杀尽反动派案》、《改良工人生活案》、《改善士兵生活案》、《抚恤遭难烈士及被祸工人、农民家属案》、《取消苛捐杂税案》、《妇女问题案》、《禁止米谷出口案》八项施政纲领。这些纲领包括了对敌人的专政,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接着,采取差额选举方法,先由代表提出政府委员和裁判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各20名,分别选出委员15名和14名,差额分别为5名和6名。会议选举林铁史、黄泽光、吴祖荣、陈兆禧、张绍良、黄依侬、庄梦祥、范照南、许国良、陈宗尧、彭英其、林佛助、刘友仁、胡汉奎、韩列磷15人为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组成陆丰县苏维埃政府,其中林铁史、黄泽光、吴祖荣、陈兆禧、张绍良、黄依侬、庄梦祥为常务执行委员。选举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会委员,以黄泽光、陈兆禧等14人组成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会。

11月16日上午,陆丰各界民众在龙山中学的操场上举行了庆祝陆丰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前来参加大会的各界民众数万人。陆城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舞金狮、奏乐曲。庆祝大会的主席台上高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画像,上挂“庆祝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的横幅,左右插着八面红旗,打着花结的红绸红带斜绕两侧,整个主席台上铺上红布,布置得很庄严。执行主席首先报告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过程,宣布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土地归农”及有关政策。之后,当选的政府委员代表和裁判委员会代表,庄严地接过了代表大会授予的“陆丰县苏维埃政府”和“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会”的大印。苏维埃政府15名主席团成员还集体向大会宣誓,誓词为:“我们决心要为工农兵的利益而奋斗。不怕死,不要钱,不偏私,要杀尽土豪、劣绅、地主,要烧尽红印契,坚决地执行土地革命,打倒一切新旧军阀及帝国主义,实行世界革命。如有偷懒退缩,愿受代表大会之枪毙”⑧ 。他们铿锵的誓言,豪迈的革命气魄,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赞扬和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刹时,口号声、爆竹声、土炮声响彻了整个陆城。代表大会会期4天,于16日下午胜利闭幕。当晚,城内演戏四台,户户挂灯,盛况空前。

二、政权建设之探索与实践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迅速完善职能机构,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扩大农民武装组织、镇压反革命分子、发展财政经济等各项建设,苏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派革命新景象。

(一)完善政权机构

县苏维埃政府的行政机构,初时设置有裁判、军事、经济、宣教、土地、建设、工商、交通、人民健康等委员会,还有秘书处,各个委员会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1人,委员若干人,县政府直接领导各区、乡。区苏维埃政府则由主席团执政,区设执行委员会委员11人,裁判委员会委员5人,然后在执行委员和裁判委员中选举产生5人为主席团成员,内设秘书、裁判、教育、经济、建设、卫生、土地、实业、交通8科。1928年2月,县召开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改县苏维埃政府为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原主席团制改为委员会制,人民委员会由林铁史、黄泽光、吴祖荣、陈兆禧、黄依侬、庄梦祥、范照南7人组成。县人民委员会(群众仍习惯称苏维埃政府)下设秘书处和9个委员会,辖各区、乡苏维埃政府。各委员会委员长改设为主席。另增加政治探访局,专司收集情报和秘密交通之责,局设主任。全县各区、乡的赤卫队则由县赤卫队长统一领导。

(二)实行土地革命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顺利通过了具有法律效能的土地法规——《没收土地决议案》,第一次触及利益分配实际,提出了很多具体问题,其中有些内容很有创见。如“照人数多少分”地、“照土地肥瘠分”地,“由苏维埃政府发给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证“不得买卖或抵押”,“士兵家里有田地不能回家耕种者,应准其雇工”,“田地分配后,每年应将出息抽十分之一给乡、区、县苏维埃政府做办公费用”等原则。同时,县苏维埃政府设立土地委员会,专门负责领导实施没收分配土地的工作。在县之下,区设土地科,乡农会设土地委员或由农会直接领导。分田之前,区、乡派出人员,将区域内应该参加分配的人数进行核实,重新丈量土地,作出分配方案。然后以较大的自然村为单位,召集各户代表进行酝酿,插上红旗,准备分配。分田时,县土地委员会或区土地科派出工作人员,主持各乡村的土地分配。

1927年12月中旬,县苏维埃政府在龙山举行土地革命誓师大会,到会农民有2万多人。彭湃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热烈地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实行没收分配土地。这个誓师大会对陆丰实行土地革命推动很大。

而事实上,各地没收分配土地的做法多有不同。很多乡村按原区域人口多少平分,除反动地主及其爪牙、奸细以外,不论老少强弱,每人一份,开明地主的儿子参加革命工作者也照样分得一份。参加革命者(含参加脱产的工农军士兵)多分1斗耕地(约0.7亩),如家里有2人参加革命工作,这2人除参加分田以外,还多分2斗种耕地。而环境比较安定、基础又较好的区、乡则采取在原耕地基础上调整的办法,按人口平均计算各户应得田地亩数后,不足部分根据土地远近肥瘠搭配补平。由于以大自然村区域为单位,村与村之间农民得到土地数量多寡也不同。大概每人可分得3斗种(1斗4升合1亩,3斗种约2.1亩),已够农民耕种。

苏维埃政府对其他财产也进行处理。山林、寺院、桥梁收归政府管理;地主的房屋没收分配给农民;耕牛归农会就地分配,或由农民公用;所有的鱼塘与沿海的鱼塭、蚶场、蠔田等收归公有,由组织合作社经营;盐町也归合作社经营,收入按四六分成,合作社四成,盐民六成。

土地革命自1927年11月展开至1928年2月止,陆丰县已分配土地约占40%,其中新田、金厢等区做得较好。分配土地后,农民既得土地耕种,又解脱一切债务契约的锁链,于是“个个兴高采烈,欢欣鼓舞,俨然过新年一样”,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

(三)壮大工农武装

苏维埃政府非常注重工农武装的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组建了如下各种武装组织:1、县、区赤卫队。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按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决议,县、区、乡的工农武装一律改称赤卫队。陆丰县赤卫队长许国良。县常备赤卫队(习惯称县团队),有320余人240余杆枪,部分用五响钢枪。县赤卫队有统率训练各区赤卫队之责。区的常备赤卫队人数不等,依该区的人口、经济而定,有的区建一个中队,有的区建一个小队,新田区中队最多时有64人。中队设正副队长,小队设小队长1人,各区常备赤卫队设党代表1人。枪支大多是土造单响枪及火药枪,亦有五响钢枪。区常备队的供给标准视该区经济收入而定,有困难的区平时只留少数人值勤,集中训练与出差打仗时全供给。2、乡村赤卫队。这是一支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武器的不脱产队伍,原称农民自卫军。改称赤卫队后,得到很大发展。当时是“全乡农民年龄在18岁以上,45岁以下者,均为赤卫队员”,“乡由乡队部指挥”。因此,乡村赤卫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陆丰的赤卫队员数,据后来调查有1万多人。有的乡农民协会还为赤卫队准备了伙食担子,及队员随身携带的口盅等日用品。3、工人赤卫队。在陆丰城及较大的圩镇以手工业工人、店员为主组织起来,由总工会和区工会办事处指挥。4、少年先锋队。由共产主义青年团负责组织,“凡16岁以上25岁以下之少年”,都加入少年先锋队,“训练为侦探、响应及有作战之任务。”5、妇女粉枪团。部分区把16岁以上、26岁以下的妇女组织起来加以训练,成为一支“草鞋竹笠,荷装束带”、“装束与男子同”,“遐迩周知的武装组织”⑨ 。“各区中年以上的农妇,均加入农协……陆丰亦有3000余人的组织,至每次攻击反动派也均有农妇参加,非常勇敢。”⑩6、海上别动队。如金厢区成立一支工农海上别动队。它原是这一带海边的渔民、游民,从事海上抢劫等活动。区苏维埃政府把它改造过来,建成有五、六十人的队伍,设队长和党代表各1人。他们持枪驾船,在金厢至碣石港湾游弋,负责沿海的警卫与巡逻,捕捉逃亡地主、反革命分子等。7、儿童团。这是由共青团负责组织和领导的。县设有总队部。他们也学习军事,进行训练,“以红棍代替之童子团,亦精神奕奕,颇为可观。”11

与此同时,为提高各个武装团体的军事素质,苏维埃政府组织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军事训练。东江特委从第二师中抽调了一些骨干,帮助地方武装举办训练班,培训赤卫队骨干。由于农民武装在大革命时期就经过较好的训练,因而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奋的军事训练场面。就连反动派写的《海陆丰赤祸记》也作了如此记述:“举凡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劳动童子团,无不加以训练,使得到相当之军事常识,以备将临阵应敌之用。故每日在朝曦初上,或金乌西坠之时,荒郊旷野,咸见有武装队伍之演习。”同时还组织训练有素的武装群众到县、区作示范,是一种效应甚好的做法。新田区赤卫队战斗力较强,就曾奉命选派模范队到县城表演。

苏维埃政权全民武装的实践,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在红二师第四团的配合下,陆丰工农武装先后发动围歼碣石、昂塘等反动据点,平定“白旗会暴乱”,进而扫平西山、剑门、黄塘、许山等白色乡村堡垒,巩固了革命政权。接着又发动群众支援东江年关大暴动,参加攻打紫金的南岭、惠来的百岭、葵潭、惠来城以及普宁果陇、桥柱等,冲锋陷阵,为周边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镇压反革命分子

陆丰是阶级斗争最复杂最尖锐的地区,自1922年农民运动开始,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经过多次较量,使广大工农群众十分警惕,对地主豪绅、国民党反动派的支持者十分仇恨。因此,在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了《杀尽反动派案》,并成立了高格局的裁判委员会,专司镇压反革命。《杀尽反动派案》规定:“凡帮助敌人以及一切反动派——如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以及侦探宣传员警察保安队,承批敌人捐税,与在敌人各机关办事者一概拿着枪决”;“各乡如有藏匿敌人及反动派者与之同罪”;“有接济敌人粮食——如买柴草米及帮助敌人交通者枪决”;“拿着嫌疑犯人交乡政府开会议定可否枪毙,但乡政府不得自由杀人,应交区政府决断……”12等项。

1927年11月中旬,陆丰镇压反革命开始,在“杀尽反动派”这个口号的影响下,各地工农群众先后把那些藏匿乡间的土豪劣绅、旧官吏以及现行破坏土地革命的坏分子抓了起来,有的经过乡农协、区政府审查,在召开各种群众大会时执行枪决,也有少数未经区、县裁判委员会裁判而被工农群众擅自枪决或杀头的。同时,由于《杀尽反动派案》中缺乏原则性规定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做法,以及杀戮的对象定得过宽,操作起来便很容易失控。尤其是发动起来的群众对反动派怀着刻骨仇恨,加上群众中根深蒂固的封建遗毒,如姓氏房派之间的矛盾、乌红旗两派械斗的宿怨等,当受到敌人挑拨离间、散布谣言之后,又死灰复燃,掺和到镇反行动中,以致一批协从受骗的贫苦民众及不该镇压的人也被杀戮,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给各地反动势力煽动落后群众对抗政府捞到救命稻草。苏维埃政府发现这一错误后,及时予以纠正,殆至是年12月中旬,基本纠正了打击面过宽的错误,达到了团结和依靠广大贫苦人民,打击和消灭一小撮顽固的反革命分子的目的。

(五)发展财政经济

苏维埃政权是靠武装斗争胜利取得的。要保持和扩大武装割据,建设好这个新生的政权,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所以,在11月初占领县城后,县委和苏维埃政府都把发展财政经济列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一是开拓经济来源。主要有如下几条渠道:1、没收和征收地主豪绅以及反动商人的资产。此项筹款是强制的,就是强制剥夺剥削者,它不仅是摧毁封建经济基础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2、征税。县苏维埃政府在废除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同时,保留了烟税、酒税、屠宰税、盐税和对外贸易(指与国民党统治区及香港之间的贸易)的商品出入口税。其部分商品的收税具体标准是:烟叶30斤收税1元4角;猪按大小等收税,大猪每头6角,小猪每头4角;对外贸易的入口税是照货值收5%13。3、征收粮食。粮食的征收被列为首要任务,军队不能一日无粮,而且还要预留粮食,以备反动派反扑时,便可退入山区坚持斗争。所以,东江革委早在1927年11月初就发动征收粮食。此次征收粮食数额,陆丰1000石。征收标准是:“佃户以免租所得的一部分(即从前向地主所纳租额之一部分),以及有十亩地以上之自耕农,此种数额之分配,于各区乡农民负担一石米左右。”14 征收粮食得到抗租获得胜利的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征收到“秋收谷子约有五千石以上,其他粮食亦足供二千人以上之二月伙食”15 。二是加强商品物资流通。1、创办工农业贩卖合作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政府投资(即没收反动派资产所得)办起来的,由政府负责经营,它属于公营经济的性质。另一种是由苏维埃区域的工农群众自己集资办起来的,一般是失业工人或自愿参加的农民每人出一角钱,它属于集体经济的性质。当时,陆丰县城及各区都有开办。工农业贩卖合作社成立后,开展收购土特产品和销售日用生活必需品的经营业务。2、开设平卖市场。苏维埃政府在陆城等圩镇开设了平卖市场,把主要的农产品统一规定价格。例如,陆丰城平卖市场对几种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规定为:“稻谷一担(140斤)2元,番薯每毫80斤,猪肉每斤2毫,食盐每毫20斤。”16 通过这种措施,限制和减少商人的中间剥削,对安定城乡人民的生活起了积极作用。3、经营对外贸易。这项业务主要由苏维埃政府的经济委员会和工商业委员会具体组织进行。政府也允许私商经营一部分,或利用私商的商业联系与之合作。进出口贸易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组织苏维埃区域内的民船(包括轮船和木船)和商人到香港、广州、汕头等地进行贸易。另一种是派人到香港、广州、汕头等地招徕商船和商人到陆丰进行贸易。当时,进口的物资有棉纱、面粉、煤油、布匹、火柴和西药等。出口的物资有盐、猪、牛、三鸟、鱼虾和水果等,出口货物以盐为最大宗。三是建立金融新体系。1、废除高利贷制度。苏维埃政府严令,取消一切债务,提出了“焚毁一切债约”的口号,勒令地主把契约送到政府集中烧毁。同时,对境内所有当铺予以没收。并执行省委指示:“当铺没收后之农民物件,不必拘于五成要农民赎,尽可能无代价归还农民。”这种做法,深得人心,“贫苦民众,闻之狂喜,凡当铺中所有当人的衣服器具,均于数日认回。”2、成立劳动银行与发行纸币。海丰、陆丰两县联合成立“海陆丰劳动银行”,制定《海陆丰劳动银行发行条例》。该条例内容有“一、本行为便利交易起见,特设此项银票,并由两县人民委员会加盖印章发行,俟纸币印就,即由该银行收回。二、……;三、此项银票分10元、5元、1元三种,暂发10万元,十足通用,不折不扣;四、此票俟换回纸币后,可随时到银行兑现,必要时,再设分行,以便各自就地兑换;五、自布告之日起,两属人民,须一律通行此项银票,不得拒绝使用;六、如有拒用此项银票者,即以破坏金融论,与反革命同科。”17 当时这种代用纸币在海陆丰发行后,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它作为苏维埃区域的法定货币,在市场上也流通正常。连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说:“劳动银行成立后,人民得此银票,在市场行使,初称便利,可以现洋换取之。”18

应当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时期的财政经济斗争,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解决土地和私有制(土地革命)以及分配(财政收支)方面,效果比较明显;而在流通和交换方面,工作还不是做得很多;至于在发展工农业生产方面,工作就做得更少。但在短短的4个多月的时间,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成立劳动银行与发行纸币、创办由苏维埃政府投资和工农群众集资的两种不同经济性质的贩卖合作社和对私营商业的一定保护等方面的摸索和实践,为后来兴起的革命根据地所效仿和借鉴。如在土地革命方面,给革命军队的士兵分配一份土地并请人代耕的政策,就被赣西南和闽西等革命根据地所采纳;在金融方面,在不具有外贸基金价值的地方纸币加盖劳动银行印章后,临时在苏维埃区域流通的做法,被写进了中共中央1931年2月发出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经济政策草案》之中。还有其它一些经验,其中也包括某些反面的经验,如在施政上实行了一些越过当时社会生产水平和群众思想水平的过“左”措施等,也为后来革命根据地所吸取。

三、不屈不挠之路

1927年12月,苏维埃政府已基本统一全县,全县设有附城、碣石、甲子、金厢、南塘、湖东、大安、河口、博美、新田、河田11个区苏维埃政府,管辖人口30余万,除上砂一隅外,均为苏维埃政权管辖。

苏维埃政权翘然独峙四个月,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和仇视,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扑灭红色政权。1928年2月,张发奎、李济深两派军阀战争结束,李济深派系得到暂时稳定,又得到帝国主义援助,便集中兵力进攻红色区域,海陆丰首当其冲。他们兵分四路进攻海陆丰苏区,以第四军十一师自汕头经揭阳攻陆丰,第五军十六师自惠州攻海丰,令海军第四舰队派4只兵舰袭击海陆丰沿海,第七军黄旭初部在紫金策应,还勾结福建海军派舰游弋近海。2月26日,余汉谋率十一师三个团3000余人,自河婆向陆丰西北进犯,于下午进占河田圩。28日下午攻陷大安,29日占领陆城,对苏区实施“抢光、烧光、杀光”、“剿抚兼施”、“以民制民”等反革命政策,造成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县苏维埃政府被迫迁驻河田区参城村,后移激石溪,继续行使职权,坚持长期斗争。4月12日,中共陆丰县委机关在附城区卧龙村(今属河西镇)被破坏。至是年冬,中共陆丰县委、县苏维埃领导人张威、林铁史、黄泽光、彭元章、吴鉴良、陈谷荪等人先后牺牲,大部分农村红色政权相继丢失,陆丰革命斗争处于极度困难时期。

1929年1月前后,全县仅存五分之一的秘密苏维埃政权。是年春,蒋介石和桂系的军阀战争爆发后,中共陆丰、海丰、紫金和惠阳县委抓住时机,开始活动。夏秋间,组织恢复革命武装斗争,推动了各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的恢复,并逐步形成海陆惠紫四县苏区党政军统一领导的局面。12月,陆丰县苏维埃政府在南博区北部山区根据地重新成立,并按照当时革命形势发展情况,调整了区的设置,成立新的区苏维埃政府,全县有新(田)(河)口(河)田、附(城)大(安)、金(厢)碣(石)博(美)、南(塘)湖(东)甲(子)4个区苏维埃政府,并在平原游击区先后建立秘密苏维埃政权或农民协会,陆丰人民迎来了第二个革命高潮。

1930年春夏间,海陆惠紫苏区迅速扩大,包括海丰的梅陇、赤石、公平所属山区,陆丰的新田、大安、河口所属山区,紫金的炮子、龙窝所属山区,以及惠阳的高潭所属山区,都先后恢复区苏维埃政府及乡苏维埃政府。对此,中共广东省委在1930年第88号通告中指出:“最近海陆丰工作的恢复发展,苏维埃区域已逐渐普通,鲜红的旗帜仍旧是飘扬于海陆丰”。12月,根据闽粤赣党代会决定,在陆丰激石溪召开了海陆丰两县及紫金、惠阳部分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由林潭吉、杨沛、曾添、陈荫南、杨其珊、钟一强6人组成政府主席团,林潭吉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政府驻地在陆丰新田区激石溪高岗仔。1931年春夏间,海陆紫县部分地区重新分配土地。7月5日,苏维埃政府为维护土地革命成果,保护农民利益,发布保护夏收6条禁令。8月初,政府迁往海丰县公平区苦竹园。海陆紫县下辖:海丰县各区苏维埃政府,紫金县龙(窝)炮(子)区苏维埃政府,惠阳县布心、新庵、高潭区苏维埃政府,陆丰县新田区、两河(河口、河田)区、附大(附城、大安)区、南博(南塘、博美)区、金碣(金厢、碣石)区、湖甲(湖东、甲子)区6个区苏维埃政府。属苏维埃政权区域的人口共有20余万人,其中陆丰苏区人口近8万,这是土地革命复兴时期的全盛阶段。1933年4月因政府领导成员先后牺牲而停止工作。1934年初,海陆紫县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

与此同时,第二个革命高潮来临之际,还创建了陆惠苏区。1931年1月,中共东江特委为使海陆紫和潮普惠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决定在两块苏区的接合部成立一个边区县,称陆惠县。同年6月,正式成立中共陆惠县委和陆惠县革命委员会,革委会下辖南(塘)博(美)区、金(厢)碣(石)区、湖(东)甲(子)区、环中(属惠来县)区4个区苏维埃政府,苏区人口3万多人。陆惠县建立后,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断围剿和内部肃反的原因,机构未能完善,没有成立县苏维埃政府。1932年11、12月间,国民党开始用重兵封锁苏区。1933年5月,陆惠苏区基本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仅余陆丰东南赤色乡村几十人的武装队伍坚持斗争。

毫无疑问,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为全国贫苦大众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推动了全国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也为以后党所领导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它是我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是革命人民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尽管苏维埃政权最后遭到挫折,但它在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方面的经验,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注释:

①大量文献都把海丰、陆丰苏维埃政权统称为海陆丰苏维埃,谓这个地区最早“打起苏维埃旗帜”,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具体未指哪个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东史学界个别人加上“县级”两字,此后便互相袭用,不少文章写道在海陆丰建立了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据考证,加上“县级”不准确,也与文献称法不同:陆丰、海丰两县苏维埃政府分别于1927年11月13日、18日相继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同在彭湃主持领导之下。陆丰早于海丰,但不如海丰完备。鉴于两县地理相连,历来关系密切,不能具体说哪是第一个县级,还是按文献统称“海陆丰苏维埃”为好。

②《海陆丰苏维埃》广东省委1928年3月编印,见《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③中共广东省委:《海陆丰十月暴动略论》(1927年12月)。

④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1927年11月25日)。

⑤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1927年11月25日)。

⑥《海陆丰十月暴动略记》(1927年12月)。

⑦中共海陆丰县委:《关于海陆丰第三次暴动胜利后的形势和党务工作报告》(1927年11月9日)。

⑧《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3月)。

⑨《巡视员给中央的报告》(1928年)及敌方档案《海陆丰赤祸记》。

⑩《巡视员给中央的报告》(1928年4月)。

11敌方档案:《海陆丰赤祸记》(1930年香港版),原件藏陆丰档案馆。

12《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137页。

13赵效民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史1927—1937年》。

14中共海陆丰县委:《关于海陆丰第三次暴动胜利后的形势和党务工作报告》(1927年11月9日)。

15王备:《关于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后及其影响的报告》(1928年5月26日)。

16转引自曾桂婵《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陆丰金融史料汇编》。

17《海陆丰劳动银行条例》。

18敌方档案:《海陆丰赤祸记》(1930年香港版),原件藏陆丰档案馆。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