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内容

一份永久  万般美丽

陆丰政协网: www.lfszx.gov.cn 发布时间:2017-01-20 发布者: 字体: | |

——探访“中国古村落”陆丰大安镇石寨村

黄俊杰

近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古村落”,成为汕尾的唯一。而此前,石寨村因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也是汕尾市唯一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奔着这充满魅力的美丽光环,我走进了她丰富多彩的形象里。

奇特:古而特色显著

说石寨村“古”,是因为它始建于唐武德年间。明末黄氏族人入住,其后诸姓陆续迁出,只余黄氏一姓。黄姓于城寨东面约四里处用时十八年增建一城寨,名为“和安里”,俗称“新寨”。

我惊诧于石寨村奇特而罕见的地形。只见古老的石寨城坐落在一座从方圆十里之平坦谷地中间突起的、形如雄狮般的小山岗上。城门上写着“石城”两字,城高约十米,环山而筑,宏伟雄浑,宛如一只银环挂在雄狮的颈项。石寨人黄怀智曾描述:“城前有湖波如鉴,湖外小山形如覆釜,肃然列案;周遭峰峦拱护,端正雍容,有如王谢子弟依仪而列;城外树木森森,奇花异草不下几百种;莺啼雀噪,好不热闹。正是鸟语花香,四季宜春,置身石寨村中,如入桃源仙境。”

我惊诧于石寨村城内构造布局的奇特与巧妙:在寨城内制高点的巷道旁,有一漆黑巨石,钝圆肥硕,状若蜘蛛。周围巷道都以此石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性纵横分布,迂回交错,四通八达,使整个城寨在布局上成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城内民居,有依寨墙走势呈圆形而筑;有依山势高低而建,层叠有致,秩序井然。两路中间一条依山势而筑的主村道环穿全村,村内三街六巷次第相连。而处在同一样层面的房屋,分列两边,门户相向,互为顾盼;巷道的两端筑有院门,与环城巷道相连,互为牵制。若遇外敌或盗贼闯入,两端院门关闭,即可瓮中捉鳖。使整个城池成为一张“安全大网”。

我又惊诧于石寨村地下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与独特。留心脚下走过的以条石铺砌的巷道时发现,石板下隐约可见又深又宽的排污暗渠,因山势呈螺旋形状。各暗渠由高到低汇入环城巷道主暗渠,再流向寨外直通鉴湖。倘若碰到淤塞,即翻起条石,清理便极为方便。排水系统设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石寨村对风水学的讲究与实践,深刻领会到 “天与人”保持和谐与科学关系的内涵。

专家考证说,石寨村历史文化古迹保存较好,民俗与宗教信仰等古村文化信息丰富。村落具有典型的闽南围寨特色,又有客家围屋的风韵,是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代表性的潮汕古村落。

活态:古而生气勃勃

这里很古,但彰显勃勃的生机和朝气。

石寨村像一个围屋城堡。踏着一条蜿蜒而斑驳的石板小径,沿着石寨村高低不平、窄窄的巷子里穿行而走,我们看到,一些房子还贴着春联,有些过道上还晒着大人与小孩的衣服,电线像蛛丝般在屋檐或屋顶上向四面八方伸去,把光芒带进了略现幽暗的屋里。我们走进一户敞开大门的人家,屋里走出一位灰白头发的老人,他很热情地用生硬且含着地方方言的普通话对我们说:“你好!请进来喝杯茶!”我们在他家歇歇脚,喝着他那淡淡的铁观音茶,外面街市的喧嚣和一味的灯红酒绿,都被我们远远地抛掷了。

告别这朴实的老人,走在这古村落的狭巷里,迎面而来的人,都微微挂着笑容。我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久远的历史,在他们的脚下看到了走动的岁月,在他们的眼里又看到了自豪和享受。他们将自己的感情涂抹在这里,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里,他们又将希望寄托在这里。因而,这里不是一个只有摆设意义的纯粹的古村落,而是一个活态的古村落,到处充满着张扬的生命力。

意蕴:古而精神丰富

这里很古,但溢满积极的文化意蕴和人文精神。石寨祠堂的一副对联可以为证:“士农工商认一字皆吾家肖子,礼义廉耻全四济方为斯世完人”。

在它那深邃而厚重的文化生成中,我惊奇发现,祭祖文化是石寨文化的“魂”。

当年,石寨的先祖黄易就演绎了一段“忠贞映日月”的壮美故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初,黄易仕闽,孤忠抗叛,以身殉节。康熙皇帝为表彰忠烈,追赠黄易为福建按察司佥事,赐谥“忠贞”,并亲拟祭文。朝廷还遣宫廷画师将黄易画像永存,分别在福建及黄易家乡建祠纪念,享春秋两祭。祖先创造出来的品质优秀的人文精神,石寨人一脉相承,代代接力,把对祖先的敬念和祖先人文精神的弘扬结合起来,朴实地演变成一种具有浓厚氛围的祭祖风俗,在热闹非常的例式中,充分体现了石寨人重孝、依仁、尚义的儒家思想与文化精神。让人在观赏中有所触动,引发感想,激发斗志,提升精神境界。

我惊奇发现,大倡勤学,鼓励成才,锐意取进、建功立业,也是石寨文化的“魂”。

石寨人告诉我们,他们世代谨遵祖训,时刻不忘诗礼,日夜勤事耕读。明清时曾出过3进士7举人, 36贡生,几百名秀才,可谓簪缨满堂,享有“文墨乡”之誉。自嘉庆至道光的五十多年里,该村的太学生共98名。而至光绪初期考取贡生、廪生、庠生功名的,不胜枚举。旧时石寨城门外的广场曾林林总总竖立了28座各式各样的旗杆夹。每逢节日,旗杆上升起绣着各种功名的旗幡,蔚为壮观,成为当地著名的人文景观。

真值得骄傲!这要归功于村里建立的一套寨内会考的淘汰机制和激励机制。据了解,清代时不足千人的寨内就设有16处书塾。这些私塾的学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寨内会考,第一次选出20位优等生,享受“儒租补贴制”,免费就读;第二次会考再从中筛选出10名,每年另由族内提供6担稻谷奖励;第三次即是参加由府衙主办的乡试,考中者每年另可享12担租谷的奖励。这种制度让穷苦人家的孩子读得起书。因此,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书赴考形成热潮。

就是在今天,石寨人依然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把励志崇文的激励机制沿袭至今。近些年来,石寨村设立基金会,专门奖教奖学。目前,该村小学入学率100%,初中97%,高中85%。现全村共有大学生300多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6名,留学生10多名。这无疑是现实链接历史的沉甸甸的收获!

一份永久,万般美丽。流连在石寨中,任时光的隧道穿越遥远的风云,播撒一片片动人色彩!

QR:扫一扫手机浏览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